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沁人心脾的“天蓝水清”

“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之绿色发展篇

发布日期:2017-09-12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泉城济南自古以来就独具魅力。她是李清照心里的美景佳话,“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她是老舍眼中的淡雅脱俗,“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她是刘鹗笔下老残的质朴感受,“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
  随历史的镜头转向当下,济南人对这片大自然的馈赠愈发依恋珍惜。那是坚定的信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那是城市发展中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的铁腕行动;那是列入“三大攻坚战”的民生工程……
  与世界多数城市一样,济南正面临绿色发展过程中避不开的生态难题——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防治难度升级、山体保护困难重重、绿色转型发展任务艰巨。
  “持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强烈期盼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使济南实现天蓝气爽、山清水秀,让人民群众听得到泉水叮咚,看得见一城山色,享受到更多蓝天白云带来的幸福感。”济南积极破解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绿色济南愈发彰显其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
  在对更快发展的追求中,济南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向污染宣战,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毫不手软——
  济南人对环境空气质量从未像今天这样关注,对大气污染防治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急切。当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一经公布,济南位次的靠后或垫底一再发出警告:这座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距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
  的确,济南地形中间低四周高的“先天不足”不利于污染空气扩散,固有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加了环保治理的难度,而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目标等一系列因素又交错叠加,让这座城市的绿色发展之路格外艰辛。
  “我们无法改变地形、气候等客观条件,但必须尽力而为、主动作为”,“治霾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不断取得治霾的新突破”……面对困难挑战迎难而上,济南以其独特的铁腕行动,为绿色发展作出最好的诠释。
  这是痛定思痛势在必行的智慧担当——按照“长短结合、以短为主,标本兼治、以治标为主,主客观结合、以主观为主”的工作思路,做我们能做的事,做能快做的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尽快实现明显改善;
  这是立说立行大刀阔斧的果敢实践——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通过“关、停、并、转”等多种途径,134台燃煤小锅炉从城区彻底消失,每年因此减少燃煤消耗60余万吨,相当于平均每名济南市民少吸入0.017公斤烟尘。
  不会忘记,裕兴化工厂的整体搬迁,带动小清河治理“跑步前进”的同时,也成就了工厂的转型升级。不会忘记,在对更快发展的追寻中,济南从来都把利益的天平倾向生态环保的一方。中国重汽集团公司等30多家老工业企业的搬迁改造为城市腾出了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重点流域内所有“十五(土)小”、“新五小”企业的全部清理取缔坚定回应了市民“天蓝水清”的期许。
  2016年以来,济南市委、市政府把治霾作为三大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坚持“老实治霾、务实治霾、科学治霾”,在扎实推进“十大行动”的同时,推出了治霾“十大措施”,进一步夯实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基础,促进了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目前,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正在全国8个省区深入进行。济南自我加压,继续用铁碗治理的方式,积极回应市民群众对生态环保的诉求,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迅速整治,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速提升。可以预见的是,城市建设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文明素质提升也必将朝着螺旋向上的态势,给这座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态福祉。
  在向绿色转型发展中,济南直面问题不遮掩,不仅承担了更多责任,更是与过去的行为习惯、发展模式进行较量——
  上个世纪的济南工业发展繁荣,一大批工业企业叫响全国。但随着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效益下降等问题的凸显,环保治理的“紧箍咒”开始发威,济钢等老工业企业出现“阵痛”,面临重新洗牌的危机。同时,也意味绿色转型机遇的到来。
  钢企是耗能排放大户,与老百姓对环保要求不匹配,省会等繁华都市的钢厂关停产能、向外搬迁大势所趋。济钢的搬迁,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答题,是济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修课。
  2017年7月8日,济钢钢铁产线全部停产。此刻,济钢总部门前的工业北路一片忙碌。路上方,是同步进行的高架桥工程;路下方,是正在修建的地铁R3线。作为济南东高铁枢纽站的交通要道,它们将为济南“城市副中心”内通外联的关键。在这里,后续产业升级将聚焦高端制造业、服务业,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
  从表面上看,“放弃”一个区域骨干钢铁大企,意味着经济效益的降低、地方财政的缩减。但对于还处在发展爬坡期的济南来说,短期降低的经济量化指标是绕不开的难题,长久依赖的经济结构若不及时优化调整,必将成为更加“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决断,不仅考验济南人的观念与决心,更考验这座城市实现绿色发展的境界与能力。
  五年生态建设,没有样板路可寻,更像是城市在改革发展中对既往发展模式的自觉矫正、不断创新——全市上下不遗余力地参与支持治霾抗霾“啄木鸟行动”,“显山露水”和宜居共享的生态发展理念让秀丽风光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济南潇洒似江南,湖光山色与水清”,这样的山水画卷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同时也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注入涓涓“活水”。
  五年绿色发展,城市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仍然严峻,生态文明建设来不得半点松懈——城区山体绿化、海绵城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国家卫生城市建设、五库连通工程,一个又一个绿色工程紧锣密鼓。捍卫身边绿色的行动成为全城行动,融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泉城愈发优雅从容,有着真切感受的济南人对城市发展和优美环境也愈发自信。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的过程中,济南以舍得的情怀坚守绿色发展——
  2016年8月3日,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告别了“群龙治水”的多头管理局面,“南控”真正有了实质性突破,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视山水如珍宝,淡化对GDP的考核、更专注于环境保护成为这里的特色标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绿色理念在这里有了最新实践。
  不止在南部山区“敢于舍得”,济南更舍得在集约高效、低碳节能上投入。以绿色理念为遵循,济南中央商务区从规划伊始就对业态进行“反规划”,合理利用寸土寸金的空间;3.2平方公里的片区地下空间统一规划开发、集约利用;弱化中央公园概念,建设绸带状公园,使绿地公园化整为零,把更多的绿地建在社区里,让市民更方便地享受绿地空间。
  绿色发展,是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发展方式。面对新一轮绿色经济发展的契机,谁掌握了主动,谁就掌握了未来。绿色转型发展是既要保证“绿色”,又要完成“转型”,更要保证“发展”。
  2017年9月3日,在首届济南市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年会上,济南市政府同丹麦丹佛斯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书。借力丹佛斯——全球综合能效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导者,济南希望实现绿色转型,能够打造成全球现代化区域能源示范城市。
  保护与开发从来都不矛盾。事实证明,越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越需要生态文明的强力支撑;坚持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并没有减缓经济列车的行进速度。越来越多的济南人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而绿色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未来,泉城独具魅力的绿色布局令人向往——南部,复兴生态示范区,打造省城后花园;西部,济西湿地多做减法、少做加法,玉符河打造优美的河系景观带;北部,黄河滩区逐步恢复原有生态环境,黄河将成为城市的玉带,在北部形成一道天然绿色屏障。
  当前,绿色发展共识已经形成,绿色增长的经济线正在延展,绿色福利的社会系统日益完善,济南距离“水清、天蓝、树绿、气爽”的梦想愈发拉近,也必将因此而更加生机勃勃、魅力无限。
编辑:吴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