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平阴:小财政惠及大民生

发布日期:2018-01-08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健康扶贫“财政兜底”打破了因病返贫的怪圈。锦水河水系治理效果初显。
  “贫困户住院治疗全免费!”2017年6月,平阴县健康扶贫“财政兜底”方案出炉。县财政提前列支健康扶贫专项基金100万元,直指因病返贫这条脱贫路上的“拦路虎”,在全省、全市扶贫领域第一个开展了“贫困人口免费看病”的探索;自2017年3月开工以来,作为2017年十件为民实事之一,也是平阴有史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投资26亿元的锦水河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PPP模式让小县办大事成为可能;“平阴最好的建筑是学校、医院、敬老院,最差的建筑是政府办公大楼”这句话今年将有新的注解,平阴县精神卫生中心和平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将建成投用,平阴人家门口的医院正变成最好的医院。
  这些,正是小财政惠及大民生的一个个缩影。
  虽然财政收入在2017年底成功突破20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突破,但在平阴县自己看来“经济总量小、整体欠发达的县情并未有根本改变”。将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66%,比过去5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持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正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践行“欠发达不能欠百姓,穷财政不能穷民生”理念的最好体现。
  锦水河水系治理——
  急群众所盼“根治”顽疾
  群众多年的期盼和小县财政的冲突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利用PPP模式,被挤占严重、雨污混流、河道生态恶化的锦水河终于迎来了改头换面的最佳时机。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目前,三桥水库已基本建成。云翠湖已完成库区、溢洪道、管理房建设,蓄水完成。下游段已安装污水管道1700米,完成泵站、节制阀、涵闸建设。开工桥涵23座,玫城湿地已完成潜流区、涵闸、栈道建设,一号桥贯通。
  分三年实施的该工程竣工后,不仅能彻底解决县城内涝、水系污染等问题,还可以沿水系打造出整洁优美的景观廊道,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实现河畅、水清、景美。
  智慧健康工程——
  创平阴模式 居民得实惠
  没有健康,何来小康?
  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解决医改难题,需要中国式办法。医改政策再好,也需要基层去探索和落实。从2016年以来,平阴县智慧健康工程屡屡获得国家、省、市卫计部门赞誉,要求复制推广“平阴模式”,为全国医改贡献平阴方案。
  “平阴模式”何以被专家学者赞誉为“中国未来全民健康的一个模板”?首要原因是辖区居民真正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借助大数据、信息化平台,统一建立个人健康电子档案,免费发放健康卡,对筛查出的常见病患者进行分类,与上级大医院远程诊疗会诊……被动服务的医护人员变为主动服务的“家庭医生”,辖区居民也由以前的“有病才看病”转变为“无病要防病”。在这种诊疗模式之下,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在平阴初步得以实现。
  “平阴模式”的另一个可借鉴之处就是通过智慧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了患者的有序流动,形成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诊疗格局。对群众的就诊支出来说,居民健康卡在全县医院是通用的,诊疗信息也是通用的,打通了不同医疗部门之间的壁垒,减少了重复诊断的花费。网上远程诊疗与有序流动也让患者避免盲目流动和诊疗,最终实实在在受益的是老百姓。
  贫困户免费医疗——
  财政一小步 民生一大步
  2017年初,平阴县委书记朱云生无意中拿起计算器一按,全县11889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竟然有6147人、约51.7%属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数字深深地刺痛了这位从沂蒙山区走出来的县委书记。
  在充分测算的基础上,平阴县提出了面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的“财政兜底”计划。在市级医疗扶贫救助后,最后剩余应由患者个人负担的费用,全部由县医疗扶贫救助专项基金承担。考虑到绝大多数贫困群众自费购买商业保险有困难,2017年9月30日,平阴县财政支出142.6万余元,在全省率先为贫困人口购买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进一步巩固贫困户住院“零负担”的基础。
  自6月20日出台健康扶贫“财政兜底”政策以来,2017年全年共帮扶救助贫困患者3909人次,帮扶金额274.5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支出就达到了216.2万元,久限于“小病扛一扛、大病在家等”困局的贫困户终于有勇气走出家门,安心到医院把病治好。
  从健康扶贫财政兜底开始,平阴县把“兜底工程”又扩展到了教育、助残扶贫,设立5000万元玫德“515”扶贫基金,37个贫困村、2344名贫困户基本脱贫,并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
  “平阴教育”走向全省——
  破难解之题 赢百姓口碑
  无论是在平阴县的城区,还是在乡镇,只要远远望见一片砖红色建筑,那便是平阴最让老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教育红”。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现代化的演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踏上进城之路,越来越多的新生人口流向城镇,越来越多的农村开始自然退化。如果一所学校还剩十几个学生、几个老师,这种设施不全、教师欠缺的学校是艰难留下来,还是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整合?如果学校合并,怎样保障分散在各地的学生远途上下学安全,由此带来的饮食、住宿问题又该如何应对?学校撤并、资源整合之后的教育质量水平,是简单的1+1=2,还是叠加的1+1>3?
  以“撤、并、扩、建”为路径,走向全省的“平阴教育”让生源实现了相对集中,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再撒芝麻盐式散布,由此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倒逼平阴成功用市场化方式解决了大鼻子校车运营问题、学生餐饮问题,进而腾出资源高质量解决学生洗浴、供暖等生活问题,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利用更是让教育教学水平水涨船高。
编辑:吴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