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历城区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方面持续发力,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区域,新引进项目139个,完成了年计划的60%左右;同时,该区抓好重点产业人才扶持政策“黄金十条”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历城人才集聚计划”,以“济南历城(北京)招才引智工作站”为桥梁和媒介,吸纳更多人才在历城创新创业。
下一步,该区将以推动“双招双引”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加快三库融合、注重规划策划、突出政策支持、全力招才引智,并以“双招双引”为抓手,全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
“人才+信息+项目”融合推动产业升级成果转化
历城区将加快健全完善“招商信息库、项目储备库、人才队伍库”,深入整合融合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信息+项目”融合优势。
该区将充分发挥“人才+信息”的融合优势,广泛借助中介机构、行业商会、高端人才等第三方招商资源,主动有效开展精准招商、亲情招商,主动上门拜访交流全区招商方向和招商政策,全方位收集央企和国内外各类500强企业、上市公司、风投基金的最新信息和动态,吸引更多企业来历城投资发展;积极宣传推介本土企业的发展情况及需求,通过人才牵线搭桥引进优质企业参与区内企业的兼并重组,从而助推企业转型、产业升级。
同时,该区将推行“人才+项目”的招商模式,探索以人才和科技含量作为评判项目的重要标准,引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争取抢占下一个发展风口。该区彩石街道计划在春喧路以西,依托山东省科学院科研资源,打造海内外高精尖实验室集群、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未来10年,计划引进诺奖工作站1-2人,专业研发团队1500人,引进国家级平台19个,省级平台66个,引进知名大学和研究院所10家,孵化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65家以上;在春喧路以东规划建设腾讯双创小镇,引入基于腾讯开放平台的腾讯生态资源,实现“人才+项目”融合发展。
强化三大功能优势精准招商助力城镇化
历城区牢固树立绿色招商、市场化、放水养鱼、借势借力“四大理念”,强化战略支撑、区位承载和平台载体“三大功能”,充分释放区位、空间、产业“三大优势”,突出招引“大而强”的项目、“新而特”的产业、“小而美”的企业和“高精尖”的人才。
该区坚持补强壮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重点瞄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品牌经济、乡村振兴等方面,有的放矢地开展精准招商。临港经济开发区就将学习借鉴杭州基金小镇、云栖小镇等先进地区发展模式,在特色产业、特色经济上做文章,吸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落户,加快培育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形成新动能;王舍人街道以自身区位优势吸引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策划推动特色产业园区项目,深入挖掘城市次中心的潜力优势,立足新东站商圈配套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万虹广场项目顺利开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对接城市产业规划,拓展招商空间,以此寻求王舍人产城融合发展之路。
同时,该区坚持“准确定位、错位发展”和“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的理念,深入挖掘、梳理、整合、利用好现有城市平台载体的招商潜力,明确产业发展定位,植入或嫁接现代元素,着力引进培育打造一批税收亿元楼和具有现代化特色的都市产业街区。
山大路街道下一步将加快建设创业大街,大力培育众创空间、众创联盟、创业社区等新型科技孵化器,积极引进万创汇、优客工场等创业平台,扶持培育科技精尖企业,切实将创业大街打造成为立足济南、依托全省、面向全国的创新创业产业集群平台;东风街道将盘活现有资源,“筑巢引凤”招大商,充分利用好兰朵大厦、鑫苑金融中心等招商载体,发挥“山东省民间资本支持创新创业试验区”积极作用,对外招商引资与对内腾笼换业相结合,打造鑫苑金融中心、好兰朵大厦税收亿元楼。
打造“三度”政策“招才引智”与“聚才用智”有机结合
“双招双引”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企业生态、人才生态的竞争。为此,历城区对上级出台的政策措施,第一时间研究、对接、落实,让历城的政策有力度、有温度、有知名度,让政策早落地、企业早得利。同时,坚持“培育和培养”并重、“就业和创业”并举、“引进和合作”并行的人才激励政策,努力实现“招才引智”与“聚才用智”有机结合。
该区全面落实“历城人才集聚计划”,以济南历城(北京)招才引智工作站为抓手,推进历城贤达回乡创业、企业科技特聘助理等若干人才工程;创新“柔性引才”政策,选取部分用人单位,探索全面放开进人招聘、岗位设置、薪酬管理等权限的试点,采取建立离岸研发中心、挂职兼职、技术咨询、周末工程师等方式,鼓励支持用人单位自主选才;创新人才收入分配政策,探索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和年薪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引进各类人才。
同时,该区全面落实重点产业人才扶持政策“黄金十条”,全力推进“历城领头雁”“历城精英人才”“历城工匠”工程。重点引进高端人才,重点围绕产业规划布局、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领域,瞄准“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学者”和两院院士,大力招引吸纳一批稀缺乃至紧缺的领军人物、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专业人才;积极培养基础人才,打造一批“历城工匠”“历城能人”,实现“精准引才”和“精准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