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05-14
信息来源:
一、捐款筑路汇聚民心,干事创业奉献爱心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后店子村村办企业倒闭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村班子集体瘫痪,全县小有名气的先进村,成为"乱子窝"、"坠脚村"。几届乡党委政府和县委联合调查组的努力工作都没有使后店子村走出困境。每个在外的游子和村里的乡亲们一样,深感切肤之痛,真诚企盼自己的家乡早日安定,步入正轨。作为一名退下来的老党员,夏信芳对家乡有一种特殊的情节。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经过多年的探索、交流,他召集驻县城的老乡们决定尽快建立民间捐款筑路协会,借帮助家乡修路改善村民通行条件的机会,凝聚民心,逐步引导后店子村转入正轨。2006年初,在他的积极倡导和有关领导的支持帮助下,26人参与的"后店子捐款筑路协会",拉开了为家乡捐款修路的序幕。
为了尽快摸清家乡所修道路的工程造价和具体情况,他多次冒着烈日带领驻县城同乡会,回村实地丈量路段,绘制平面图。当时不少村民围观嘲笑他们是玩花架子,愚弄百姓。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夏信芳当场表态:"如果这次给乡亲们修不好路,我一辈子不进后店子村。"
辛勤的付出收获了丰硕的回报,广大在外游子积极响应。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及全村乡亲的通力配合下,不足三个月,就筹集修路捐款近30万元,其中有5个家庭每户捐了一万。在众乡亲的共同努力下,后店子村村民无偿拆迁房屋112间,一条工程总造价71.5万元,筑路总长3987米,四纵四横的环村公路展现在村民面前,后店子村也成为四邻八乡通行条件最好的村庄。
2007年4月,一个瘫痪了近20年的后店子村党支部重新建起来了,后店子村又重新回到党的怀抱。也充分体现了"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事业的发展。
二、刻碑造册凝聚精神,鼓舞乡亲崇尚荣誉
"故乡之情根连根,困难之下心连心。爱心筑起家乡路,流芳百世慰后人。"这首短诗是夏信芳在筑路完成后编写修路纪念册时含着热泪由感而发。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少年,从居住在村里的父老到全国各地的乡亲都加入了捐款修路的行列。历史不应当被遗忘,精神应当流传下去,他和老乡们商定刻制捐款筑路纪念碑、编写后店子心连心捐款筑路《纪念册》,将这件善事记录下来,作为后店子村凝心聚力的见证,作为后店子村人永恒的纪念。
他和老乡会会长杨学祥同志自筹资金两万余元刻制了四筒捐款筑路纪念碑,并于2008年7月18日正式立碑。立碑之日,后店子村筑路协会专门召开了纪念碑落成典礼大会,之后还刻制了纪念光盘。同时,他还用两个月的时间筹资八千余元,编写了近两万字的后店子村心连心捐款筑路《纪念册》发至全体村民,以及所有在这次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导、社会友好单位及县委五大班子。他们要通过纪念碑、《纪念册》等向社会各界宣扬展示后店子村的好风尚,让这种精神鼓舞全体村民以及后人无私奉献,崇尚荣誉。
三、著书写志弘扬文化,引领风尚促进和谐
后店子村历史比较悠久。近代、现代、当代都涌现出不少英雄人物、模范家庭,还有许多先进的感人事迹。特别是2007年的村民心连心捐款筑路活动,更加感染了夏信芳。为了反映家乡团结奋斗精神,促进家乡长期和谐稳定及新班子干事创业,他历时一年,与会长杨学祥筹集10万余元,在采访了大量人物的基础上,主持编写了反映后店子村发展历程的百年历史史料《家乡记忆》。
《家乡记忆》一书,是继2007年主编后店子村心连心捐款筑路《纪念册》之后,又一部长达10余万字,回忆家乡、歌颂家乡、颂扬家乡,图文并茂的红色记忆史料。他在一无村史、村志,二无经验和任何资金的情况下,从自身家庭、家族写起,步步围绕后店子村党的建设这条红线编写而成的,全书自始至终倡导了爱党、爱国、爱家乡、爱父母四爱精神,力求让革命正气占领思想阵地,让爱心回归大地,让慈善回归民间,让孝心回归家庭,让人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共有幸福感。为了准确的把握每个事件和人物,他多次返回家乡,深入村户民间,核实当事人、见证人,力求一人一事务真求实,不能欺于人,更不能欺于心。在编写的后期,他曾因日夜加班造成青光眼、腰椎病复发,不能起床,更不能看书写东西。爱人多次催他住院治疗,但被他婉言拒绝了。一年后,他带病坚持完成了这部长达十余万字、近200幅图片的红色史料的编写任务。
四、发挥政治思想优势,维护稳定助推发展
农村社会稳定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同基层的经济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后店子内耗曾经长达近20年,尽管目前村班子已建起来,但想干出辉煌的成绩,还得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的帮助,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带着这种忧患意识和对家乡建设高度负责的态度,几年来他经常有针对性的做一些艰苦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引导村民开拓进取,干事创业。
一是利用探亲机会多次找村干部谈心,了解思想情况。二是积极做好家族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给村班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经常到有威信,有影响的党员群众中去,做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他回家的时间大都是在村民家度过的,只要有机会他就到村民家中聊一聊,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四是坚持一年一度的乡亲互访制度,定期不定期将大家召集在一起互通情报,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由此加深了乡亲们的感情和支持家乡村班子的工作力度,增强了党的凝聚力。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在这些无私奉献的老干部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