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槐荫农业高质量发展绘就壮美画卷

发布日期:2021-09-23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利用上级拨付资金635.32万元,新修田间路、农渠等生产基础设施;自筹资金1500万元,实施提升工程,助推5000亩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2021年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积极开展耕地保护行动,清理整治耕地4000余亩,保证了粮食稳产……
  近年来,槐荫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不动摇,瞄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的目标,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如今,槐荫区绿色精品农业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效益日渐凸显,书写出了一幅农业高质量发展壮丽画卷。
  辖区农业产值增加1400余万元 走通“农业+文旅”融合之路
  有效提高粮食产量。通过项目建设,提升农产品品质和知名度,大米平均单价由每公斤5.4元提高到10元,水稻单产由40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小麦单产由500公斤提高到520公斤,共增加粮食总产量60余万公斤,带来辖区内农业产值增加1400余万元。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粮食全程“不落地”,在育秧、插秧、收割碾米三个过程中,粮食减损率分别在50%、5%和3%以上,实现“颗粒归仓”;成立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社会化服务;2018年起,先后引进“九大绿色防控技术”,建成绿色防控示范区,大幅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大米农药残留量远低于规定标准,2021年首年实现生产全过程“零农药”,绿色品质再次升级。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积极发展绿色农产品种植、康养花卉、精品渔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成功引进多家企业。槐荫区不断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扶持,每村投资1000万元,将周边村庄打造成齐鲁样板村,打造油菜花海、四季玫瑰园、莲藕生态园、向日葵园、生态稻田等特色农业景点,走出一条“农业+文旅”融合之路,为农产品展销、周边群众发展“三产”提供广阔的空间。
  举办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 槐荫农业发展获高度认可
  9月17日,槐荫区成功举办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议观摩活动,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带队到槐荫区调研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粮食产业化发展等工作开展情况。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张桃林详细了解了槐荫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稻产业发展等情况,对槐荫区走绿色精品农业发展之路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槐荫区借助生态、区位优势,注重统筹融合,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通过“水稻—油菜花”轮作模式,走通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这种做法适合城市近郊农村推广。不仅如此,槐荫区村庄面貌也让他眼前一亮。
  在吴家堡街道席家庄村村史馆,张桃林听取了发生在席家庄村的三次“稻改”故事,认真察看了益农信息社运行情况。他表示,吴家堡地区的“稻改”精神一直带动着吴家堡人民创新发展农业,槐荫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功探索稻蟹、稻鸭种养技术,绿色水稻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已经逐渐显现。而在五洲农业园区大米加工车间,他又了解了吴家堡大米产业发展情况,询问了产品销售情况,他指出,槐荫区依托黄河之畔、四水环绕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引进“九大绿色防控技术”,成功实现生产全程“零农药使用”,这个成绩很难得,也很耀眼。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对槐荫区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给予高度肯定,从吴家堡地区周边的农业农村发展情况看得出,槐荫区委、区政府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同时,槐荫区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大力推动了土地流转工作,周边土地流转率达到98%,为水稻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有效支撑,为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作出示范。另外,槐荫区黄河大米生产全程实现机械化,产业链条完备,成功集成多种绿色防控技术,让大米绿色品质看得见、摸得着,能有效带动起周边群众发家致富,做法值得借鉴推广。
  活动当天,参会人员现场察看了槐荫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详细询问了水稻、稻鸭、稻蟹等良性生态种植模式,对槐荫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编辑: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