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05-25
信息来源:
济南日报2月25日讯(记者 郭世锋 庄云锋)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审议通过了代表所提议案处理意见,作为议案处理的有2件,即历城代表团付贞西等1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发展的议案》和历下代表团冯雷等11名代表提出的《关于济南南部生态经济区保护与发展的议案》(两件并为一案)。该议案将交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审议,提出意见,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决定。
“城市后花园”不可替代
南部山区是济南市中心城的生态屏障、城市绿肺,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丰富,素有济南“城市后花园”之称。同时,南部山区也是济南市地下水的直接补给区、城市地表水水源地,担负着省城气候、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在建设“泉水之都”中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2年,南部山区被列入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自2003年6月《济南市城市空间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提出“南控”战略,到2010年3月《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2007—2020)》获市政府批复实施的7年中,南部山区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南控”战略得到有效落实。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实施大规模荒山绿化、退耕还林还果等生态工程建设和旅游项目资源开发等措施,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民持续增收能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经济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政策缺乏统筹性、全面性和协调性,致使南部山区各乡镇的经济发展受阻,农民群众生活提高缓慢,基层政府运行存在困难。具体表现在:
退耕还林还果举步维艰。受农民单户耕地较少且不集中、山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无农业龙头企业、林果业产生经济效益周期较长等因素影响,南部山区林果业发展运行成本较高,林果收入所占家庭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同时,国家实施种粮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退耕还林还果工作的正常推进。
工业发展面临“两难”处境。南部山区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税收贡献小,吸纳本地剩余劳动力少。但这些企业却承担着完成各镇所有工业指标的重任。“南控”政策要求,杜绝一般工业项目,但针对各乡镇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各项考核指标却逐年提高。不发展工业,指标难以完成,按政策要求引进高科技、无污染的工业项目,又困难较大,地方政府在发展工业方面面临“两难”处境。
生态旅游难撑农民增收重任。目前,大多数旅游项目存在着手续不完备、土地政策难突破、规模扩大困难等难题。“农家乐”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乡村旅游项目,少数占据着优势资源、特色突出、服务较好的业户效益较为可观,但多数不景气。且多数“农家乐”仅停留在吃农家饭上,未能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体系。旅游业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未能起到真正的支撑作用。
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该议案认为,只有站在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高度,从充分考虑南部山区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城市和南部山区农村的“双赢”,以发展的实际措施、行动和成果来调动南部山区农民群众保护生态、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实施才能有的放矢,南部山区才能发挥其预期的功能和作用。为此,议案提出:
建立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管理委员会。建议市政府成立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管理委员会,由管委会专门负责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和管理,牵头制定完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和开发的方针政策,解决发展与保护中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出现的矛盾。
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把南部山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纳入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我市将南部山区作为全市城乡一体化试点为契机,出台一系列符合实际的转移支付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南部山区经济结构调整,必须立足发展生态农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对规划允许发展的产业,应当尽快出台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建议在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林业、都市休闲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等重点产业发展方面,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完善资金投入机制。从发展实际看,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实施,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促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和南部山区综合开发。
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政策。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参照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建议制定独立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政策,取消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考核指标。应重点考核产业准入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建设,“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的控制,人口控制,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指标。